党建评论汇编(17篇)(20230403-0412)
百事之成必在敬
“敬”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肃也”。《释名》又说:“敬,警也,恒自肃警也。”东汉郑玄注曰:“敬之言,警也”。可见,“敬”最初指严肃而警醒的态度,表示心存戒惧而谨慎行事,引申为恪尽职守,恭敬地把事做好。
孔子云:“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指尊敬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慎重地修养品德,以更好地尽职工作。《朱子语类·学六·持守》记载,朱熹的弟子潘柄问:“敬何以用工?”朱熹说:“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在“敬”上下功夫,要通过内外两个方面,即心中没有胡思乱想,行动上没有非分之举。“敬”表达的是一种自律、自觉的奉事态度,是一个人敬畏心、责任心的体现,其思想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更加丰富。
“敬”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史料记载,范仲淹夜寝时,必省日间之事。所为善,则熟寐;不善,则终夜不能安眠,必求所以改之者。这种自警自省源于他对工作、对百姓的敬畏之心,担心自己未能尽好职责,惴惴于自己无功受禄……如此恭敬谨慎之态,其谋事必周全,做事必用心,为官必能造福一方百姓。正如朱熹所言:“敬者,一心之主宰,而万事之本根也。”
“敬”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庄子·达生》记载: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驼背老人用竿子粘蝉,如地上拾物一样自如。孔子问其诀窍,老人说,我长年累月专心练习,粘蝉时,天地虽大,可我眼里只有蝉,绝不因外物纷繁而分神。正所谓“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揆诸当下,从南仁东24年甘坐“冷板凳”,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到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使万里海疆因核潜艇的守护而更加安宁,无不说明“敬则专”“主一无适便是敬”。
“敬”是“时时牵挂,放心不下”的勤勉。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为治理兰考“三害”,组织了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跋涉五千余里,掌握了抗风沙、治盐碱、除内涝的第一手资料。就算躺在病床上,他仍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这种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勤勉作风,正是出于对事业的“敬”。“时代楷模”黄文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挨家挨户走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摸清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因户制宜确定脱贫办法;倾情倾力帮助村民发展网络营销,将砂糖橘等当地特产远销全国各地。正所谓“敬则不忽”,黄文秀心系群众,念兹在兹,用勤勉工作诠释了什么是“业精于勤”。
荀子在《议兵篇》里指出:“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居位以恭,执事以敬,拿出全神贯注的状态和全力以赴的干劲,则事可成、业可立。对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做到“敬”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把群众利益扛在肩上,一丝不苟干好工作、一心一意服务人民,无论大事或小节始终怀德自重、持身恭敬,以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行动,为群众造福、为发展建功。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斗是指付出艰辛努力,战胜各种困难,去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奋斗精神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个人、组织、民族或国家维护权益和尊严、争取进步、实现目标的精神状态。奋斗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最鲜明、最优秀的文化基因,孕育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凝心聚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奋斗精神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绵延至今的文明。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艰辛奋斗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绝、饱受苦难仍辉煌,关键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正是在这种奋斗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凭着勤劳、勇敢、善良、坚韧的民族品格,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从远古时代与自然界搏斗获取生存资料开始,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坚忍不拔、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中国远古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蕴含着一种“不信神、不信鬼、关键信自己;不靠天、不靠地,关键靠自己”的精神,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奋斗精神;《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书》的“天閟毖我成功所”“天亦惟用勤毖我民”、《抱朴子·诘鲍篇》的“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等表述,无不反映了中国古人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不断改善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孕育了迎难而上、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战胜了无数困难,凝结成生生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基因,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人民在改造人类社会的长期实践中,充分发扬了奋斗精神。自古以来,人类遭受来自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压迫。人的解放就是把人从自然压迫、社会压迫中解放出来。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断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方面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进行改造、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对精神世界进行批判与提升,体现了伟大的奋斗精神。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惨无人道的侵略、掠夺与破坏,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华民族遭受亡国灭种危机。在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不畏牺牲,发扬伟大奋斗精神,以自己的铮铮铁骨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
数千年来,正是依靠奋斗精神,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屡经磨难亦更强、饱受挫折仍辉煌,一路从苦难走向辉煌,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奋斗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动物,意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意识不仅依赖于物质,而且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标识,具有强大的创造功能,是驱动人类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
根据唯物辩证法,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要的原则就是要从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开展实践活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根据唯物史观,奋斗精神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过程中,劳动是最典型的实践活动。劳动是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作为生命存在主体的人,首要的是解决吃、喝、住、穿等基本生活问题,就必须从事劳动生产,通过劳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劳动过程中,只有发扬奋斗精神,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早在青年时期,他就立下了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志愿,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马克思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解放和幸福不能简单地依靠宗教解放、政治解放来实现,而必须通过彻底的社会解放来实现,并且把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这是人类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美好蓝图,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归。马克思曾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这种社会制度,是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这种社会制度,就必须对以往私有制社会进行彻底的解构与颠覆,这就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阻力和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只有充分发扬奋斗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3.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主线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的伟大奋斗史,奋斗精神是百年大党的制胜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早在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中就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坚持发扬。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在革命实践中用鲜血淬炼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主线。
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落后状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扬奋斗精神,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汇集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两弹一星”等标志性成就;另一方面,在建设实践中锤炼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其中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战胜了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奋斗精神的引领与支撑。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稿
- 11-14深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报告汇编(5篇)
- 11-14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材料汇编(13篇)
- 11-14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5篇)
- 11-14金融会议工作相关报道汇编(21篇)
- 11-14当好人民陪审员的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2篇)
- 11-14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演讲稿汇编(5篇)
- 11-14水利局2024年工作总结汇编(4篇)
- 11-142024年西部地区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11篇)
- 11-14全国政协常委会学习贯彻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言材料汇编(14篇)
- 11-14学习贯彻“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汇编(5篇)(范文)
阅读排行
推荐文稿
- 03-222023年两会时评汇编(15篇)
- 02-01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6篇)
- 02-28开展“三抓三促”(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文稿汇编
- 03-09“三抓三促”行动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文稿汇编(5篇)
- 01-17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22篇)
- 02-06【写作素材汇编】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汇总(1841条,155万字)
- 01-24在2023年“开门红”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发言汇编(28篇)
- 02-14(20230208)5000套小标题汇编
- 02-132022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
- 02-032022年政协党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