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黄河文明之光》读后感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黄河文明之光》读后感
黄河咆哮的气势奏响了文明的序曲,黄河奔流的足迹谱写了历史的长歌。黄河造就了黄河流域,黄河哺育了炎黄子孙,黄河孕育了黄河文明。拜读了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姚大中教授撰写的《黄河文明之光》后,使我懂得中国在世界史上的优越地位,对黄河文明的形成、历史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一、黄河文明早于长江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黄河文明之光》梳理了中国文明的起源,剖析了中华早期帝国秦汉的兴衰。本书打破了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民族史的界线,以全新的架构叙述了从远古到清代的中国历史。作者思想缜密,眼光独到,能从复杂的历史表象中找出脉动的主线,具体清晰;引用资料丰富,文笔古雅,这部书超越王朝循环,站在世界视野展示大中华文明,研究角度新颖,堪称世界史视野下的大历史。
中国八大古都中有七个在北方,其中四个在河南,这就充分说明了黄河文明在北宋以前的主导地位。有史以来的五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诸侯争霸、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核心是问鼎中原、夺取政权,主要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进行,王朝的首都在河南、陕西、山东三个省做钟摆式摆动。文字的发明是古代先贤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是记载文明的标志,甲骨文、大篆也在黄河中下游诞生、发现。秦统一后,河南人李斯创造了小篆,陕西人程邈创造了隶书,河南的钟繇创造了楷书,山东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创造了行书和草书,形成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五大书体,为黄河文明的演进做出重要贡献。
春秋末期的吴国霸业建立,前后仅历时二十年,速度惊人。吴、越之兴,是春秋历史压轴的高潮。春秋时代历史以南方吴越两国的兴替作总结,这正是黄河文明之光向远方照射的具体体现,以及长江下游吴越文化向中原认同迈上康庄大道的回响。
二、黄河文明向江南辐射,催生了长江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由河南老子创造的道家思想,山东孔子创造的儒学思想,山东孙武创造的兵学思想,河南韩非子创造了法家思想,山东墨子创造了墨家思想等等,对后世影响巨大。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华夏民族文化统一,封建中央集权的国体奠定了基础,以后朝代更迭没有突破这些框架,黄河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
南宋以前,长江流域一向被称为“蛮夷”之地,广泛分布的土著人均以受惠于黄河文明而脱其蒙昧。最接近中原心脏地区河南省的长江流域是湖北省,接受中原文化最为直接与便利,西周时代早已稳步走向中原化,在此立国的楚国便因地理优势,春秋时代领先发展。距黄河下流间隔了淮水流域的长江下游落后一步,春秋末期才有吴、越新兴势力发生。而吴、越兴起,直接受北方的黄河文明辐射,文化上又受楚国影响,奠定吴、越霸业的关键人物,阖闾早期的最高军事顾问与伐楚时统帅孙武是齐国人,帮助越国崛起的范蠡与文种等功臣都来自楚国,显示了楚文化对江南文化的影响力。
三、黄河文明孕育了汉文化,汉文化反过来为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推波助澜
历史上,五千年的黄河文明孕育了汉文化,黄河文明是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文化创造的,汉文化反过来为黄河文明的形成发展推波助澜。汉文化形成后向周边辐射,对少数民族都有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与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的文明冲突中,无论是和亲、战争、互通贸易,还是传播文化、互动交流、通婚、杂居,都极大地影响了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中游牧民族的文化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以后特别明显。随着战国七雄的形成、秦灭六国,西汉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稿
- 10-122024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通用版(专题研究活动方案)
- 10-122024年廉政谈话记录
- 10-12乡镇典型事迹材料
- 10-12以明确的权责为基层减负
- 10-12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情况
- 10-12深入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研讨材料
- 10-12党建创新案例:市推行党组织建在项目上+助推重点项目“加速跑”
- 10-12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活动上的致辞
- 10-12乡镇青年干部围绕乡村振兴交流研讨材料
- 10-12党支部与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
阅读排行
推荐文稿
- 02-062022年个人政治素质自评材料
- 02-06关于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02-06领导干部考评谈话材料(20组)
- 02-06关于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调查研究
- 02-062023年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
- 02-06对标对表 接续奋斗——研讨交流提纲
- 02-06党委书记参加培训班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 06-042024年度廉政警示教育暨集体廉政谈话提纲
- 02-06课讲稿: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学习党章尊崇党章
- 06-04县总工会庆祝2024年“五一”八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