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源”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
控“源”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广泛性、不确定性和滞后性等特征,牵涉众多农业生产者,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突出难点。我国拥有45203条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2865个常年水面面积不小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这些江河湖泊的周边地带,因其独特水文条件,历来都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不幸的是,过早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和贴线开发已让这些区域成为脆弱生态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政策,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等举措的相继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实践表明,控“源”才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
摸清找准“症结”,坚决遏制“源”污染。当前,湖泊的保护和治理已进入“一湖之治”“流域之治”向“全域联治”“生态之治”转变的关键时期,只有精准识别污染“病灶”,痛下决心拔除“病根”,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新胜利。
“简单粗暴”,破局难。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湖泊流域历来都是农业种植养殖的密集区,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难控区。面对防污治污挑战,有的部分地方政府有时会采取简单化的措施,例如粗暴熔断生产建设或直接停耕的休克疗法,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但也打破了流域周边的生产生活秩序。也有一些地方在推动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时畏手畏脚,回避且不解决问题,机械地套用政策,缺乏深入调查,未结合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推出积极有效的方法,造成了保护与开发不协调的被动局面。
“调整转型”,攻克难。现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整体性、系统性不强,缺少适合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综合治理模式。一方面,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和绿色农业的推广虽然有益于环境保护,但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在管理缺失和复杂利益交错下,农业污水排湖事件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农民在适应新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建市场渠道的压力、短期内经营性收入减少的现实,自然降低了对生态友好型生产方式的接纳程度。
“缺粮少药”,保障难。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协调经济发展和湖泊保护,离不开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保驾护航。现实中,一些欠发达省份“吃饭问题”和“发展问题”长期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市域、县域层面落实起来难免捉襟见肘。此外,各地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仍在起步阶段,外加地区间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不一、绿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凸显。
持续深入“攻坚”,转型升级“绿”发展。湖泊的保护和治理是一场动真碰硬的“湖泊革命”,闯出一条既保护好湖泊生态,又发展好环湖地区经济的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之路,迫在眉睫。
推进生产链条绿色化。湖泊流域应围绕“山青、水秀、田良、果优”的目标,科学测度物质循环的“投放”与“吸收”,将立足点放在“精准农业”增效提速上。一方面,通过推广有机肥使用和绿色防控,引入雨污分流和废水循环利用工程,抑制流域排污和强化土地自净。同时,持续推进粪肥还田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快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同时科学保护湖泊生态。另一方面,做好与农民的沟通服务工作,引导农业协会发挥作用,开展多元化托管模式,在产业联盟中实现农业功能拓展,确保湖泊生态健康可持续,打造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现代绿色农业新范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稿
- 10-122024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通用版(专题研究活动方案)
- 10-122024年廉政谈话记录
- 10-12乡镇典型事迹材料
- 10-12以明确的权责为基层减负
- 10-12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情况
- 10-12深入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研讨材料
- 10-12党建创新案例:市推行党组织建在项目上+助推重点项目“加速跑”
- 10-12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活动上的致辞
- 10-12乡镇青年干部围绕乡村振兴交流研讨材料
- 10-12党支部与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
阅读排行
推荐文稿
- 02-062022年个人政治素质自评材料
- 02-06关于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02-06领导干部考评谈话材料(20组)
- 02-06关于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调查研究
- 02-062023年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
- 02-06对标对表 接续奋斗——研讨交流提纲
- 02-06党委书记参加培训班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 06-042024年度廉政警示教育暨集体廉政谈话提纲
- 02-06课讲稿: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学习党章尊崇党章
- 06-04县总工会庆祝2024年“五一”八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