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文稿汇编(4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材料汇编(4篇)
运用民族“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民族“非遗”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民族“非遗”承载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蕴含丰富的民族团结元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宣传推广“非遗”文化,抓好民族非遗”的挖掘、保护、利用,推动民族“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非遗”文化与时代结合起来,运用民族“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深入挖掘民族“非遗”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非遗”在文化内涵、艺术形式和价值取向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蕴。我国诸多“非遗”项目,多以民族名称进行项目命名或以民族为主体进行申报,我国已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10个子项目,其中冠以“民族”“族”限定语的有617项,少数民族类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48%。我国各民族族源神话多讲述多个民族由“一母所生”或“同出一源”。如在华南地区,壮、侗、苗、瑶、畲、毛南等民族中广泛流传着盘古创世的神话,都把盘古视为本民族的创世神,承载着各民族同源共生的历史记忆。各民族民间文学有诸多共有的表现形式,如“天鹅处女”型、“两兄弟”型、“动物报恩”型等情节类型以及“三段式”叙事手法在各民族民间故事中的普遍运用,反映了各民族文化层面上频繁的交流互动。民族非遗”特别是民间文学集中体现了各民族崇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等共同价值观,在各民族之间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编织起民族精神凝聚的纽带,有力地增强了各族人民的相互认同,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坚实基础。要深入挖掘民族“非遗”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价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载体和资源。
加快推进民族团结主题民族“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民族“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民族“非遗”保护传承的规律和特点,实现民族“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运用民族“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好基础。要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民族“非遗”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的转化创新,赋予民族“非遗”以时代生命力。要结合时代特点,积极运用民间文学、戏剧、山歌、舞蹈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表现形式,主动创作适应时代发展的主题鲜明的优秀文化作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民族团结主题“非遗”的形式改编创新,使人民大众在音声和视觉体验中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不断拓展运用民族“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场域。民族“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展演始终离不开场域。在民族“非遗”传承和展演的传统场域逐渐消失的形势下,建构具有时代特点的多样化的传承和展演场域,让民族“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是时代对“非遗”保护传承提出的迫切要求。要坚持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民族“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各民族“非遗”产生发展的历史、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构建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在“非遗”资料收集、学术交流、动态展示、传承体验等方面铸牢人民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积极开拓互联网传承和展演场域,通过制作“非遗”栏目、开设“非遗”课堂、建设“非遗”网站、拍摄“非遗”电影、开发“非遗”网络游戏等方式,运用“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展演民族“非遗”,铸牢广大受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以民族“非遗”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实有效的民族节庆活动,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民族“非遗”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要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充分利用西北地区花儿会、苗族“六月六”吃新节、壮族“三月三”歌节等带有狂欢属性的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民族节庆活动,搭建互动式民族“非遗”传承和展演平台,丰富民族“非遗”传承和展演形式,从而有助于维系社会安定、团结、和谐,有助于增进各族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认同,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稿
- 11-14深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报告汇编(5篇)
- 11-14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材料汇编(13篇)
- 11-14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5篇)
- 11-14金融会议工作相关报道汇编(21篇)
- 11-14当好人民陪审员的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2篇)
- 11-14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演讲稿汇编(5篇)
- 11-14水利局2024年工作总结汇编(4篇)
- 11-142024年西部地区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11篇)
- 11-14全国政协常委会学习贯彻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言材料汇编(14篇)
- 11-14学习贯彻“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汇编(5篇)(范文)
阅读排行
推荐文稿
- 03-222023年两会时评汇编(15篇)
- 02-01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6篇)
- 02-28开展“三抓三促”(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文稿汇编
- 03-09“三抓三促”行动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文稿汇编(5篇)
- 01-17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22篇)
- 02-06【写作素材汇编】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汇总(1841条,155万字)
- 01-24在2023年“开门红”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发言汇编(28篇)
- 02-14(20230208)5000套小标题汇编
- 02-132022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
- 02-032022年政协党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