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汇 gongwenhui.com ,汇集致辞讲话、计划总结、工作报告等优质办公文稿下载。仅供学习,请勿他用!
多个关键词搜索,空格分隔

公文汇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文汇编

2023年经济主题文稿汇编(65篇)

时间:2023-05-09|栏目:公文汇编|点击:|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近期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系统谋划了全面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安排部署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全面促进消费恢复和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指引。

把握新趋势新特征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近年来,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国消费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特征。

居民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消费优化升级。虽然新冠疫情对消费形成冲击,导致居民消费结构短期出现波动,但总体上看,居民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消费优化升级的趋势并未改变。恩格尔系数在短暂抬高后重回下降通道,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逐步提高,2021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2%。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在大宗商品消费和文化健康娱乐等服务消费领域,高品质、多样化、多元化消费需求特征都更加明显。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带动力日益增强。以网络购物、“互联网+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费持续增长,成为带动内需扩大的新动能。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占网民整体的80%。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互联网+服务”等线上服务消费成为消费恢复性增长的新空间,云旅游、云看展等成为休闲娱乐消费新时尚。新型消费发展带来了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牵引带动了新型基础设施、商贸流通设施网络、智能化升级改造等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国货消费兴起,绿色消费呈普及化发展态势。消费者的国货品牌消费意识明显增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和消费增长的协同水平持续提高。绿色消费理念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发展,吃穿住用行等领域分层次、多样性绿色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形成。绿色商品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绿色消费下沉特征更趋明显。

促进消费高质量增长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消费高质量增长不仅体现为规模上的扩大,而且更加突出消费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具有更高的增长效率。有研究显示,到203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将显著扩大,规模将超过7亿人,这将有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支撑强大国内市场持续发展。

消费扩容提质尚存制约因素

从发展前景看,我国消费市场还将不断成长壮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还将进一步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推动消费全面恢复和高质量增长,仍面临制约。

一方面,国内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对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形成制约。近年来,国内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一定差距,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新兴服务和中高端产品供给还不能很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这些使部分消费意愿难以转化为实际消费。供给体系尚未与需求体系形成高效匹配关系,这既有生产主体创新意识不足、响应需求不及时的原因,也有部分监管规范相对滞后、一些领域准入门槛较高等限制了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消费模式发展的原因,这些都需得到有效解决。

另一方面,消费安全性、及时性、便利性不足,对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形成制约。当前,消费品质量标准不完善、国内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旅游、养老、家政等服务领域的标准体系需加快健全。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市场秩序监管制度等还不完善。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维权难、难维权等问题在一些领域仍较突出。从生产到消费、供给到需求的“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这些导致消费的安全性、及时性和便利性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抑制了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者福利提升。

此外,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还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前期受疫情影响,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短期走弱。2022年,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意愿总体上在低位徘徊。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各地发放消费券等一系列促消费举措落地,我国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关于2023年春节消费,有数据显示,1月21日至26日,生活服务业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春节增长66%,显示出消费信心开始回升。但客观地看,消费意愿重新达到较高水平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消费高质量增长是主攻方向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全面促进消费高质量增长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动。

一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统筹促进各领域消费提质。促进消费高质量增长,需根据不同领域消费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措施。对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应以提升品质和促进可持续增长为重点,巩固其主体地位,及时调整优化政策;对文化、旅游、养老育幼、医疗健康、教育、体育和家政等服务消费,要以更好适应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深化改革,促进政策衔接;对新型消费,要以鼓励创新与拓展空间为重点,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培育“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对绿色低碳消费,要以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倡导节约集约绿色生活方式为重点,促进消费可持续发展。

二是提高供给质量,促进消费需求更好实现。有效供给能力的提升是消费需求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需加快补齐产品和服务供给短板,着力提升国内有效供给能力。要加快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提高供给质量,在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推进实施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等方面切实发力。要积极适应国货消费迅速发展的趋势,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中国品牌更好发展,加快建设品牌强国。同时进一步健全鼓励发展新产品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有效发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积极作用。

三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应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为重点,建议对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消费领域,取消准入限制。要推进文教科卫体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激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活力;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的监管机制,促进新型消费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营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强化重点商品和服务领域价格监管;等等。

四是厚植消费发展潜力,健全促进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的体制机制。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是增强消费发展后劲的基本保障。要按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总体要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促进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和消费需求持续升级。


 

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实体经济是支撑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们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物质技术基础。

认识实体经济重要性

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实体经济能否稳健发展,关乎一国长治久安和国际竞争力。本国产业结构能否适时优化升级、能否形成若干优势产业、科技含量能否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能否增强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能否得到有效保障等,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都迈上新台阶。一系列成就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实践证明,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未来几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推进的时期,也是国际竞争更为激烈的时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们要构建的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实现的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必须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站稳脚跟,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总体上看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制造业大而不强,基础设施综合协同性有待提升,服务业需提质增效,经营主体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有待增强,部分领域依然存在“脱实向虚”的苗头。在此背景下,明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做好相应的战略部署与政策调整,十分紧要。

找准发力的主攻方向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关键是找准发力的主攻方向,以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将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质量为先。实体经济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产业体系、结构、布局以及产品品种、数量、品质、价格等,要着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需求,使产业体系与各类需求相吻合、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匹配、产业发展与国内外需求条件相适应。同时,要牢牢抓住质量这个关键点,强化标准引领,构建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构建质量与价格的科学联动和反应机制。

二是不断夯实发展根基。根深才能叶茂。推动实体经济更好发展,强化产业基础至关重要。要加强基础研究、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架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推动实施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支持重点领域质量攻关,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增强基础设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保障能力。

预览结束,会员登录后免费立即下载

公文汇 gongwenhui.com ,汇集致辞讲话、计划总结、工作报告等优质办公文稿下载。仅供学习,请勿他用! | 客服VX:yimishu

Copyright © 2018-2023 公文汇 GongWen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