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论文稿汇编(11篇)
以质量强国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小到一枚芯片,大到一艘载人飞船,都反映着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更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中国质量工作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构建起了基本框架,掀起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对中国质量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质量强国建设是我们党谋篇布局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以大历史观看待质量事业。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提出“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的德国、实施“质量救国”战略的日本、推行“质量赶超”计划的韩国,还是出台提高质量促进法的美国,在强国崛起过程中无一例外都高度重视质量这一要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使质量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质量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质量强国建设立足于练就我国经济体系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进而延伸拓展到社会多领域各方面,真正实现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质量强国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围绕“生产”核心,建构起服务于更高水平经济循环的质量事业框架。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但这四个环节的地位不同。经济循环作为有机整体,生产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马克思指出,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围绕生产这一核心,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进一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水平的关键点是提高质量,高质量供给能够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不断推动经济循环走向更高水平。
《纲要》始终紧扣生产主线系统推进,以三个体系、八个重点任务为主攻方向,以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质量治理体系建设为基础与保障,着力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纲要》描绘了质量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及总体框架,呈现“点”“线”“面”多维一体的质量建设总体逻辑。一是打磨产品亮“点”,提档升级。工程与服务本质上也是产品,产品质量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投入的最终体现,也是质量强国建设的综合反映。因此,作为最终载体,提升产品质量不仅是质量强国建设的突破点,也是基本点。品牌建设通过打磨产品使质量强国建设的网络“纽结”更为牢固,使产品成为代表中国质量的闪亮名片。二是连“线”串珠,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产业升级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支撑。三是提质扩“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是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的宏观体现。四是“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硬件上,质量基础设施是建设质量强国的牢固根基,共同构筑起质量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软件上,质量治理体系是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保障,为质量事业提供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以此逻辑,《纲要》形成了质量强国多维度多层次的建设构想,为下一步开展质量提升实践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中国的质量事业将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质量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大国崛起的别样图景,同时加强质量国际合作,共同促进质量变革创新、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作出贡献。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我们要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为了有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重大前沿科技突破。要瞄准产业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关键科技领域创新和变革,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同时,要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做好各项支撑保障工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性和区域性特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发展空间分布,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错位发展。超前谋划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强化前沿领域跟踪突破,谋篇布局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未来新兴产业。健全重点项目管理体系,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分类指导,建立动态管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储备库。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强链控链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依托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加快建设一批空间规划合理、发展特色明显、产业链完整的专业化园区,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园。
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先导性,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要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开展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对行业发展有战略地位和支撑作用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等。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形成各类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创新文化,促进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瞄准高端环节,打造一批科技创新产品,以科技创新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一些未来优势产业,超前培育和扶植相关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龙头企业的系统集成与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开拓新兴产业市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科技外溢效应,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等的有机结合和效益最大化。推动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集群间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共同构成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重点产业簇群,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品牌。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及区域集中度,形成区域增长新格局,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保障。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整合技术、资金、场地等要素资源,健全法规、信用和标准体系,协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相结合的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支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促进科技成果的专利产出和利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出台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奖励、补贴等政策。注重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团队),促进高端人才要素集聚。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机制。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控制机制、考评机制等。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高效协作的平台生态圈,促进各类要素资源有效集聚,实现技术、信息、知识及数据等要素的交流互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创新资源共享。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加快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态势。强化资源、技术、人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深度参与产业集群全球分工,重构全球产业合作格局。促进企业参与国际产业标准化活动,在一批领域形成具备引领能力的产业标准与认证体系,强化国际市场话语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配套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顺应科技与产业发展变革的时代要求,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把握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培养高水平研发团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利用好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创新。要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全面融合,并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更好地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要重视思维方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清晰地阐明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遵循。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因此,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对于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稿
- 11-14深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报告汇编(5篇)
- 11-14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材料汇编(13篇)
- 11-14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5篇)
- 11-14金融会议工作相关报道汇编(21篇)
- 11-14当好人民陪审员的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2篇)
- 11-14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演讲稿汇编(5篇)
- 11-14水利局2024年工作总结汇编(4篇)
- 11-142024年西部地区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11篇)
- 11-14全国政协常委会学习贯彻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言材料汇编(14篇)
- 11-14学习贯彻“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汇编(5篇)(范文)
阅读排行
推荐文稿
- 03-222023年两会时评汇编(15篇)
- 02-01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6篇)
- 02-28开展“三抓三促”(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文稿汇编
- 03-09“三抓三促”行动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文稿汇编(5篇)
- 01-17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22篇)
- 02-06【写作素材汇编】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汇总(1841条,155万字)
- 01-24在2023年“开门红”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发言汇编(28篇)
- 02-14(20230208)5000套小标题汇编
- 02-132022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
- 02-032022年政协党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