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推进会上的研讨发言汇编(10篇)
在乡村振兴推进会上的研讨发言汇编(10篇)
在乡村振兴推进会上的发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乡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应在坚守生态环保红线和挖掘乡村文化价值的前提下,以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为着力点,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了使乡村产业发展不偏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应该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坚守生态红线。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不顾环境承载能力的粗放发展虽然可以带来短期经济快速增长,但不可持续,随着环境污染与资源耗尽,还会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也不可行,因为治理环境污染所付出的成本将远远超过牺牲环境所换来的经济效益,而且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之后根本无法修复。因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首先要充分评估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可能对资源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应保护好、利用好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自然风貌,这是乡村的宝贵资源,也是乡村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选择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坚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说不。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解决好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人畜粪污、废弃农膜等垃圾的集中处理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保护乡村文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当前,大部分乡村在建设中保留住了乡村特色,但也有一些地方乡村文化保护观念淡薄,在发展中盲目“拆旧建新”;还有的地方保护方法不当,使乡村文化失去了魅力与生命力。因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挖掘、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的理念融入产业选择与定位中。首先要保护好乡村文化符号。在产业开发过程中,保护好原有的山水脉络、古路古道,避免开山填河等对自然风貌的破坏行为;保护好古桥、古庙等历史建筑,使新建房屋在造型上充分体现传统地方特色,传承好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其次要提升乡村文化生命力,充分挖掘传统手工艺制造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通过与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升级,通过挖掘其教育、体验、展览等多种功能使其继续保持强大生命力。最后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形象,将地区独特的文化转化为品牌、地理标志,融入不同产业之中,使其不仅成为产品“溢价增值”的资本,而且成为吸引人们了解乡村、认识乡村的有效途径。
突出地方特色。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另一方面,我国不同地区乡村的经济基础、人口密度、气候环境、区域位置等差异较大,在乡村产业的选择上必须因地制宜,绝不可盲目跟风模仿其他地方的成功案例,否则不仅容易埋没自身发展优势,还可能由于同质化发展导致过度竞争。因此,乡村产业振兴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首先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地方支柱产业。其次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人无我有”的差异化产业引进,将地方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最后要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品牌,以名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注重产业融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已由吃饱的需求转变为吃得绿色、安全、多样化、精细化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由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单纯发展农业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经济要求。为满足xx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要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农业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链延长、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其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体验、养老等结合起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最后要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大胆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一二三产业,促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在各个生产环节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节点的共同进步。
在乡村振兴推进会上的发言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xx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也就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其核心在于,要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了使这一获得感更加真切、更具含金量,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基础。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比较滞后,这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具体体现,也是导致农村产业落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要真正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乡村延伸,重点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变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差序格局”,使乡村宜居、农民乐居,让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完善“三权分置”制度。“三权分置”制度是促进农民增收、激发农村活力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xx年。这一政策无疑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三权分置”制度不仅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而且对于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及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三权分置”中,集体所有权是根本和前提,农户承包权是基础和保证,土地经营权是关键和核心。“三权分置”的目的是放活农民承包地的经营权,使农村土地活起来,这将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最重要的就是在法律层面明确界定承包权、经营权的性质,以促进经营权流动,让农民在“三权分置”中得到更多实惠。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乡村和谐才能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前提,也是化解乡村社会矛盾、实现乡村和谐的保障。首先,注重农村新型社区治理。农村新型社区的出现和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一些治理难题。因此,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中尤其要重视加强对农村新型社区的治理。其次,加强乡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乡村基层协商民主对于满足农民不同利益诉求、实现乡村公共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组织,通过民主恳谈会、协商对话会等形式发挥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最后,充分发挥现代乡贤的作用。这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与传统乡绅不同,现代乡贤作为乡村社会的长者、贤人,能力突出、威望较高,能够发挥协调冲突、化解矛盾、维系情感等作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稿
- 11-222024年党建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汇编(4篇)
- 11-222024年度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报告汇编(5篇)
- 11-22保密工作专题经验交流材料汇编(9篇)
- 11-22党支部打造党建品牌纪实材料汇编(6篇)
- 11-22各级局机关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汇编(8篇)
- 11-222024年干部考察现实表现材料(5篇)
- 11-222024年抓党建述职报告汇编(11篇)
- 11-22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汇编(4篇)(镇乡、街道)
- 11-22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等专项工作总结汇编(7篇)
- 11-22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3篇)
阅读排行
推荐文稿
- 03-222023年两会时评汇编(15篇)
- 02-01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6篇)
- 02-28开展“三抓三促”(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文稿汇编
- 03-09“三抓三促”行动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文稿汇编(5篇)
- 01-17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22篇)
- 02-06【写作素材汇编】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汇总(1841条,155万字)
- 01-24在2023年“开门红”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发言汇编(28篇)
- 02-14(20230208)5000套小标题汇编
- 02-132022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
- 02-032022年政协党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