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李干杰、黄润秋、赵英民等公开讲话汇编16篇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干杰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大会体现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项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讲话阐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总结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实践的成功经验,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顺应了世界各国应对环境与发展挑战的时代潮流,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高超智慧、人民情怀和领袖风采,诠释了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继承应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普遍原理。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生态环境保护看得很重,历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且善于将实践经验升华为思想方法,再用于指导具体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观点。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又都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规律,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创造性地提出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共生的方法论,开辟了以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视角和实现路径。
要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重大战略判断,坚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首先要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重大战略判断,坚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民生诸要素在内的发展全局,作出的精准、客观、全面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机遇大于挑战。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和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政治保障,全党全国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同时,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推进,宏观经济环境更加有利。此外,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要谋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举措,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是要全面把握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谋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目标任务,清晰描绘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为底线,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为抓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紧盯住焦点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打好组合拳,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突破常规战法,集中优势兵力,以重点突破带动总体推进。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领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根本是要不断强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攻坚任务落地见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经得起历史检验,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跨越的非常规性关口。要提高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资金保障、科技支撑保障、机构队伍保障。
原载于6月22日《人民日报》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中国
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干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近日出版发行,要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其中,建设美丽中国,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担当、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宽阔的国际视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引、实践遵循和前进动力。
一是必须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是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思维束缚。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必须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三是必须坚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本民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必须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实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五是必须遵循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必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发挥制度和法治的引导、规制等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六是必须胸怀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共赢全球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效实践,也是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二、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历史性变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稿
- 11-18总工会年度工作总结汇编(5篇)
- 11-18深化改革主题工作报告汇编(10篇)
- 11-182024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汇编(5篇)
- 11-18推动清廉机关建设经验交流材料汇编(6篇)
- 11-18民生工作总结材料汇编(9篇)
- 11-18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发言汇编(10篇)
- 11-18政法系统政治培训心得体会汇编(21篇)
- 11-18基层减负工作简报、政务信息汇编(24篇)
- 11-14当好人民陪审员的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2篇)
- 11-142024年西部地区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11篇)
阅读排行
推荐文稿
- 03-222023年两会时评汇编(15篇)
- 02-01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6篇)
- 02-28开展“三抓三促”(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文稿汇编
- 03-09“三抓三促”行动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文稿汇编(5篇)
- 01-17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22篇)
- 02-06【写作素材汇编】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汇总(1841条,155万字)
- 01-24在2023年“开门红”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发言汇编(28篇)
- 02-14(20230208)5000套小标题汇编
- 02-132022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
- 02-032022年政协党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