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相关理论文章汇编(11篇)
“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关键是推动发展目标的转向、战略任务和投入重点的转移以及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的转型和完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激发内生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一重要科学判断立足中国国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全面看待和深刻理解“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关键是推动发展目标的转向、战略任务和投入重点的转移以及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的转型和完善,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投入、体制和政策保障。
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下一步要将“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较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把“三农”发展目标转移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来。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尽快研究制定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乡村振兴涉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诸多领域。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焦乡村产业、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加快补齐短板,强化薄弱环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实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建立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长效机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核心内容。作为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激发内生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与脱贫攻坚相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更长、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打赢这场持久战。从脱贫攻坚战转向乡村振兴持久战,需要做好长远全局谋划,强化资金、人才等投入保障,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和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在人才保障上,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人才下乡、农民工返乡和城镇居民回乡,做好农村干部、经营主体、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培训,为农村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减贫工作体系,形成了包括组织领导、驻村帮扶、资金投入、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责任监督、考核评估等在内的制度体系。推动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需要认真总结并借鉴脱贫攻坚中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新的工作体系。要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和分工,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乡村振兴绩效评价、考核和监督,确保乡村振兴全面扎实推进。
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还应推动政策体系的完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立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当前,要对现行的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对其适应性进行科学评估,按照其性质实行分类处置,逐步将现有的扶贫政策分类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下统一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村支持政策、欠发达地区政策和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这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提醒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不能因为脱贫攻坚取得成功就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懈怠思想,而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进程、节奏和质量,既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全面振兴乃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实现的进程和质量。
实现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重点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方面,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要同步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继续精准施策。另一方面,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主要是继续对脱贫地区开展产业帮扶,尽快清理并明晰产业扶贫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及其权属,并根据具体情况补齐产业扶贫项目的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质升级;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继续推进并持续优化扶贫车间和公益岗位的优惠政策;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做好兜底保障方面的工作,保障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关键是保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平稳。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好过渡期机制、政策和工作衔接的计划。事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帮扶工作和政策,在没有确定具体的接续方式之前要继续保持,防止在没有准备好的条件下贸然停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对于要退出的政策要提前做好宣传、解释和应对预案,对于需要调整的政策要先期做好试点和方案,保证政策的平稳过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就一定能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
答好“三问”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xx县地处xx腹地里下河地区,是传统农业大县。现有农村幼儿园xx所,占全县幼儿园总数的xx.x%;农村义务教育学校xx所,占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xx.x%。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近年来,xx县坚持乡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定位,克服农村学校“空心化”、骨干教师流失、素质教育推进乏力、特色文化不鲜明等问题,紧紧围绕建构乡土课程体系,均衡乡村学校软硬件基础,做强乡村教师队伍三项任务,回答好乡村教育“教什么”“怎样教”“谁来教”三个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撑。
开好“三种课”,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回答好“教什么”。秉持“一校一文化、一生一特长”的理念,结合新课程改革,xx县有效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与管理。开齐上好“国”字头各类课程。依据国家、省课程实施方案,各学校充分吸收、规划,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给予一定的弹性。同时,通过“绿色飞行监测”“双值导周点评”“月典型调研”等方式,加强课程管理,保障规定动作不走样。
深入开展“农”字头课程资源。深挖乡土文化资源,全县成立x个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项目共同体,全力实施“一园一课程游戏化项目”工程。通过xx园带动、共同体推进、评价考核激励等措施,孵化出xx镇“小农庄”、xx镇“xx教育”等省市园本课程项目xx个。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鼓励各学校开展市级“十佳百优”精品社团建设,建成xx镇中心小学“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合唱团、xx镇中心小学“xx”、xx镇中心小学“xx”京剧社等市级精品社团xx个,建设数量、成效在xx市名列前茅。
充分挖掘“红”字头课程资源。xx曾是xx抗日根据地之一,红色资源丰富。xx镇中心小学立足于新四军苏中军区在xx镇创办苏中公学的历史,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打造出省级特色文化建设项目——“苏公”文化;柳堡镇中心小学依靠柳堡镇革命老区的优势,以电影《柳堡的故事》主人公为原型,创立了市级精品社团“小小二妹子”民兵班红色教育在全县城乡校园遍地开花。
做实“四件事”,夯实乡村教育基础,回答好“怎样教”。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让乡村学校“靓起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校园改薄工程,将大运河以西的原中港镇初中划入县实验初中;将农村小规模办学点并入乡镇中心幼儿园、小学、初中,实行“一镇三中心”的办学格局;大力实施农村学校食堂兴建、改建工程,推动室外运动场建设,农村学校基本实现运动场地塑胶化。走遍xx城乡,最美、最气派的建筑是学校,群众对教育满意度逐年提升。
实施信息化工程,让农村学校与世界“连起来”。xx县累计投入近亿元,推进录播教室“镇镇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建成了xx市“智慧校园”xx所、“智慧课堂”xx个、“教育装备示范校”xx个,全县教育技术装备逐步达到xx省定一类标准。
实施质量攻坚工程,让农村农民“富起来”。围绕服务地方创新人才培养,开展本土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实施订单招生、订单培养。“十三五”以来,累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xxxx余人。实施富民强能计划,近x年来累计招收新型农民“技能学历双提升”近xxxx人,每年举办各类农副业培训班xxxx多期,培训农民xx万人次以上,推广农村科技示范项目xx多个,形成了“特种水产养殖”“有机梨种植”等一批“xx省教育服务三农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加快了本地农民全面奔小康的步伐。
实施扶贫关爱工程,让留守儿童“笑起来”。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构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关爱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投入专项资金加强乡村图书馆、乡村少年宫建设。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下学接送困难问题,实施了校车安全工程,成立了专门的校车服务公司,购入国标校车xx辆,满足了xxx多名农村孩子上下学的需求。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稿
- 11-14深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报告汇编(5篇)
- 11-14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材料汇编(13篇)
- 11-14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5篇)
- 11-14金融会议工作相关报道汇编(21篇)
- 11-14当好人民陪审员的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2篇)
- 11-14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演讲稿汇编(5篇)
- 11-14水利局2024年工作总结汇编(4篇)
- 11-142024年西部地区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11篇)
- 11-14全国政协常委会学习贯彻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言材料汇编(14篇)
- 11-14学习贯彻“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汇编(5篇)(范文)
阅读排行
推荐文稿
- 03-222023年两会时评汇编(15篇)
- 02-01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6篇)
- 02-28开展“三抓三促”(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文稿汇编
- 03-09“三抓三促”行动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文稿汇编(5篇)
- 01-172022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22篇)
- 02-06【写作素材汇编】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汇总(1841条,155万字)
- 01-24在2023年“开门红”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发言汇编(28篇)
- 02-14(20230208)5000套小标题汇编
- 02-132022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
- 02-032022年政协党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文稿汇编(10篇)